1992年11月16日,兩岸兩會(海協會和臺灣?;鶗?經兩岸雙方分別授權,經過香港商談及其后一系列函電往來,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“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”的共識。這就是奠定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“九二共識”。
今年是“九二共識”達成30周年。當前兩岸關系相比30年前,呈現出越發復雜嚴峻的局面,甚至被不少觀察人士認為是“兵兇戰危”。造成這一緊張情勢的根本原因,是民進黨當局2016年重新上臺后,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“九二共識”,并拋出一系列否定“九二共識”的謬論。當島內“臺獨”勢力試圖動搖“九二共識”這一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時,必將給臺海局勢帶來動蕩和危機。
在16日的國臺辦發布會上,發言人馬曉光詳細介紹了兩岸兩會達成“九二共識”的過程。馬曉光指出,構成共識的是兩段經過協商、相互認可的文字。在這兩段文字中,雙方都表明了“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”“努力謀求國家統一”的態度;對于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,?;鶗硎倦p方“認知各有不同”,海協會表示“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”,作了暫時擱置爭議的處理。
馬曉光強調,“九二共識”的達成,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,證明了只要兩岸雙方以民族利益為要、以民族大義為重,就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處理好兩岸關系。
走過30年,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證明著“九二共識”的重大意義與影響。尤其自2008年至2016年的8年間,兩岸雙方在堅持“九二共識”,反對“臺獨”的共同政治基礎上,推動兩岸關系實現了歷史性轉折,開創了和平發展新局面,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,受到兩岸民眾的廣泛支持和國際社會的肯定。
這期間,兩岸雙方建立和增進了政治互信。兩岸兩會舉行了11次領導人會談,簽署了23項協議,達成系列共識。國臺辦和臺灣陸委會建立了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,部門負責人實現了互訪。在2015年11月7日,兩岸領導人實現歷史性會晤,在兩岸關系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。
這期間,兩岸經濟合作擴大深化,實現全面直接雙向“三通”,簽署實施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》(ECFA)。兩岸各領域交流蓬勃發展,兩岸人員往來規模翻番,一度達到近千萬人次。與此同時,臺灣當局在一個中國原則下,得以參與世界衛生大會、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等國際組織活動。
實現和平發展的8年與民進黨執政后的6年,形成了一組鮮明對照。事實證明,堅持“九二共識”,認同一個中國原則,兩岸關系就能改善發展,臺灣同胞就能受益;否認“九二共識”,背離一個中國原則,就會導致兩岸關系緊張動蕩,損害臺灣同胞切身利益。
16日當天,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,兩岸達成“九二共識”已30年,不僅合乎臺灣地區現行體制,也帶來和平紅利,符合國際社會期盼,且至今仍然有效、為大陸所接受。他指出,兩岸的政治現實顯示,沒有“九二共識”,兩岸就沒有對話的可能。
馬英九強調,他要不厭其煩再次呼吁蔡英文,既然愿意對話,何必拒斥“九二共識”?且蔡英文迄今仍接受的ECFA,就是“九二共識”的產物。他質問蔡英文,既然可以接受ECFA,為何不能接受“九二共識”?
圍繞“九二共識”30周年主題,大陸方面組織了“九二共識”30周年座談會,兩岸學術界和民間團體分別召開“九二共識”30周年學術研討會和圓桌論壇,兩岸各界、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也舉辦多種活動。這充分表明,“九二共識”有著廣泛的民意支撐,并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。堅持“九二共識”承載著兩岸同胞對和平、發展、交流、合作的期盼,是民心所向、大勢所趨。
什么是真實的臺灣民意?絕非民進黨當局所鼓噪的“抗中保臺”。要和平不要沖突、要發展不要停滯、要交流不要隔絕,才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。兩岸同胞走親走近的意愿無比強烈,無法阻擋。
民進黨當局在島內利用其豢養的綠媒和網軍,不斷對“九二共識”歪曲解讀、亂潑臟水,惡意煽動兩岸對立,挑撥兩岸同胞關系。廣大臺灣同胞應明辨是非,認清悟透“九二共識”的政治智慧,沖破民進黨當局人為制造的障礙,勇敢發出擁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理性聲音。
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;行而不輟,未來可期。馬曉光指出,大陸方面將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,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臺工作部署,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“九二共識”,在此基礎上推動與臺灣各黨派、團體和人士對話協商,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堅決粉碎“臺獨”分裂圖謀,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,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、融合發展,共創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美好未來。(文/大力 來源/海峽之聲)